飞天技术

飞天飞天,一飞冲天!

“毅力号”探测车:寻找火星生命证据迎来关键时刻

“毅力号”探测车:寻找火星生命证据迎来关键时刻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毅力号”火星探测车在执行火星探测任务时迎来了一个关键时刻。 5月17日,这个6轮的探测机器人开始攀登上一个古老的三角形区域,那里距离探测器着陆的火山口不远。 火星探测器将向上坡行驶,还要经常停下来查看岩石,从中探测火星过去的生命迹象。 在返回向下行驶的时候,“毅力号”火星探测器还要采集一些岩石样本,将样本放到三角形区域的基地,让后来的火星探测器取走。 这次探测的目的是把火星样品在2030年代带回地球进行详细研究。 三角洲岩石上有一层层细密的表面结构,还有一些裸露出表面的岩层火星探测器副项目科学家凯蒂·斯塔克·摩根(Katie Stack Morgan)博士说,“杰泽罗火山口(Jezero Crater)是‘毅力号’火星探测器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的目标。” 她对BBC记者说,“我们认为有些岩石的潜力极大,可能会包含古代生命的迹象,能够告诉我们火星的气候及其随时间如何演变。” 去年2月18日毅力号火星探测降落在火星表面直径达45公里的杰泽罗火山口。 之后探测器就开始测试携带的仪器和工具,放飞了一个实验性的小型直升机,并且对降落地点周围环境做了总体调查。 但那个机器人探测器的主要目的是前往火星赤道附近的洼地研究杰泽罗火山口西边沉积物形成的巨大凸起的表面。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卫星图像一直猜想那里是一个三角洲,现在“毅力号”火星探测器的初期观察证实了这个猜测。 河流流入更大水体的时候携带泥沙堆积成三角洲。河流进入更宽阔的水体时流速减慢,这时候水中的悬浮物就会沉积下去。 火星探测车的机械臂一端安装了强有力的工具和仪器杰泽罗火山口的情况是,更大的水体可能是在数十亿年前曾经存在过火山口那么大的一个湖。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地球科学专家桑吉夫·古普塔(

世界第八大洲:寻找那片藏在人类眼皮底下的新大陆

世界第八大洲:寻找那片藏在人类眼皮底下的新大陆

整个故事要从1642年,亚伯·塔斯曼(Abel Tasman)的一次航海探险说起。塔斯曼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荷兰航海家,上唇蓄着华丽的八字髭,下巴则是浓密的胡须,为人行事粗暴,在后来的一次航海中曾因喝醉酒一时失态竟然要吊死手下几个船员。而这次航海,他深信南半球有一个广袤的大陆,下了决心务必找到。 在那个年代,南半球对欧洲人来说仍然相当神秘,但都坚信,世界的这一半一定有一块广袤无际的陆地,并预先给这块尚待发现的大陆命名为“Terra Australis”,(拉丁语,即南大陆),以平衡对称欧洲人所在的北方大陆。这种南半球有一神秘大陆的执着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不过要到大航海时代开始后此观念才能受到验证。 因此,该年8月14日,塔斯曼从他所属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总部出发,率领两艘小型帆船先往西航行,然后南下,再转向东方,最终到达新西兰的南岛。他与当地毛利人(Māori,几百年前开始在此定居的原住民)的首次接触并不顺利,在他们到达的第二天,几个毛利人划着独木舟,撞到了一艘在荷兰两帆船之间传信的小艇。四个欧洲水手死亡。然后欧洲船员向毛利人的11艘独木舟开火还击,不过不知毛利人那边是否有伤亡。 塔斯曼此次航海探险到此结束,他把这个发生死亡冲突的海湾命名为“杀人湾”(Moordenaers - Murderers Bay)

能源危机:这些“未来矿产”是否21世纪繁荣的关键?中国掌握着哪些?

能源危机:这些“未来矿产”是否21世纪繁荣的关键?中国掌握着哪些?

如果说汽油是20世纪的关键资源,专家预计,21世纪将属于用于生产清洁能源的矿物,其价格将创下历史新高。 在地缘政治的博弈中,乌克兰战争正在加速这一过程。 惊魂18分钟2022年3月8日凌晨5点42分,镍价瞬间狂涨,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引发一片恐慌。 在短短18分钟内,镍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0万美元/吨,导致所有交易被暂停。 打破这个纪录之前,镍的价格已经在过去24小时内暴涨了250%。 这一事件标志着,这是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震惊全球市场以来发生的第一次重大金属危机。 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以及期货合约投机活动导致价格狂涨,令人感到震惊。这明确显示,像镍这样的稀有金属将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这个不再想依赖化石燃料的世界中,这些矿产至关重要。 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的天然气和石油出口国之一。这显示,在与许多国家的关系中,尤其是欧洲国家,俄罗斯的这一出口优势可能被用来作为一种战争武器。美国及其盟友正在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旨在迫使俄罗斯停止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但是克里姆林宫可能借能源武器采取报复措施。 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镍出产国“为美国制造建设清洁能源未来,将有助于维护我们的国家安全,”美国总统拜登3月31日做出这番表示。 “我们需要结束长期依赖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进口来支撑未来,”拜登表示。此前,他授权使用《国防生产法案》鼓励在美国国内的关键矿物的生产和加工,以便制造电动汽车电池和存储再生能源所需的材料。 白宫指出,这些关键矿物包括锂,镍,石墨,锰和钴。 俄罗斯的能源武器但是还有其他许多矿物。 根据各自的需求,每个国家都在关注不同的矿物,

地球奥秘:臭氧层空洞是如何修补的

地球奥秘:臭氧层空洞是如何修补的

上世纪70年代末,英国南极勘测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气象学家乔纳森·尚克林(Jonathan Shanklin)花了很多时间待在剑桥的一间办公室里,研究来自地球最南端大陆的有待处理的数据。 这些数据是多布森分光光度计(Dobson spectrophotometer)(测量大气臭氧变化的地面仪器)的计算值和书面资料,尚克林的工作是负责监督将这些资料数字化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尚克林开始注意到一些事情正在发生——经过近20年相当稳定的测量数据,他注意到臭氧水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下降。一开始,尚克林的老板并不太相信他的分析,这让他很沮丧。 到1984年,与前几十年相比,南极洲哈雷湾(Halley Bay)研究站上空的臭氧层厚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尚克林和他的同事乔·法曼(Joe Farman)和布莱恩·加迪纳(Brian Gardiner)在第二年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认为这与一种被称为氯氟烃(CFCs,又称为氯氟碳化合物)的人造化合物有关,这种化合物用于气溶胶和冷却设备。他们的发现,即南极洲上空臭氧层变薄,被称为臭氧层空洞。 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臭氧层破坏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预测,引发了公众的恐惧。

人类驱动的“非自然生命演化”未来将走向何方

人类驱动的“非自然生命演化”未来将走向何方

这些跳动的橙色斑点好像是在热盘子上四溅的爆米花,但跳动的方式却有些奇怪。单个跳动的斑点是紧紧绕圈自转。一对对的好像是在跳双人慢舞。成团的则逆时针旋转一圈后消散。爆米花相互之间的每一次碰撞都会产生新的运动,但看来相当有规律。 在这段短视频中看起来像爆米花的东西,实际上是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的由青蛙细胞合成的人工有机组织,即活体机器人,被称为“异种机器人”(xenobot)。 活体机器人似乎是一个怪异的概念,但实际人类第一次提到的机器人就是由肉体而不是金属制成的。机器人(robot)这个词是1921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Ĉapek)的一部戏剧《罗森的万能机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首次开启使用。这部戏与英国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科学怪人》(Frankenstein)一样是一个思想实验,反映科学家对人造人的愿望。恰佩克的剧中人罗森是一位有争议的科学家。他宣称,“大自然只发现了一种合成生命体的方法,然而,还有一种更简单灵活而且快速的方法,是自然界从未出现过的。” 剧中另一角色说,“想象罗森坐在试管前,思考他如何种出一整棵生命之树。” 但在接下来的一百年,机器人却是由钢铁和金属丝,而非活体组织研发制造出来。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已到达最终观测位置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已到达最终观测位置

在发射升空三十天后,詹姆斯·韦伯望远镜(James Webb Telescope)已经在太空中抵达其将要观测宇宙的位置。 这个被称为拉格朗日L2点(Lagrange Point 2)的位置,在地球阴面之外100万英里(150万公里)处。 韦伯望远镜是依赖一段5分钟的短时间推进器燃烧,最终被推进这一轨道。 现在,地球上的控制人员将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对望远镜进行调节,为科学研究做准备。 核心的任务包括打开这台观测望远镜的四个设备,以及调节各面镜的焦点——特别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6.5米宽主镜。 “将全部18个部分从现在的状态调节成一面大主镜,还要将副镜调到最佳状态,当中有颇为繁重的工作要做,”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的韦伯望远镜首席工程师查理·阿特金森(Charlie Atkinson)解释说。这家美国航天企业与美国太空总署(Nasa)联合主导这个望远镜的研发。 “我们是用科学影像来做到这一点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激活这些科学设备,并且检查一些初步校准工作,”他向BBC表示。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已经在太空中抵达其将要观测宇宙的位置。韦伯被标榜为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继任者。

火星无人机:永远不会在地球上飞行的飞机

火星无人机:永远不会在地球上飞行的飞机

2021年4月19日,一架名为“机智号”(Ingenuity)的小型实验无人机从火星地面起飞,这被载入史册。这台自动飞行器的螺旋桨在稀薄的大气中快速旋转,以产生足够的升力,将飞行器推到一层楼的高度。“机智号”在空中盘旋几圈,然后安全着陆,实现了人类在另一个星球上的首次遥控飞行。它降落的地点以航空先驱的名字命名,称为莱特兄弟机场(Wright Brothers Field)。 设想,在21世纪30年代中期,一架小型汽车大小的旋翼飞机“蜻蜓”(Dragonfly)将此技术进一步提升。它将登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Titan),开始人类对其首次探索。一小时后,“蜻蜓号”将会飞得比任何其他星球表面探测器都要远。这架多旋翼无人机将飞越土卫六的表面,将在土卫六着陆一天(相当于16个地球日)进行实验,然后飞到下一个目的地。 但对于外星航空器来说,最大的挑战,或许也是最大的机遇,应是极其炎热的金星。金星有着极高的温度、压力和酸性大气。没有任何登陆装置能在其龟裂的板状表面存活超过127分钟。 科学家们计划向金星发射两种飞行器。一种是太阳能动力的滑翔机,它可以在金星较为温和的上层大气中无限期地飞行;另一种是飞行翼设计,可以在接近金星地表的恶劣环境中飞行。 “开发登陆金星的技术是困难的,”加州行星科学研究所(Planetary

“ 银河系可能有36个外星文明” 这个数字怎么算出来的

“ 银河系可能有36个外星文明” 这个数字怎么算出来的

外星人到底有没有?地球真的是孤独星球吗? 最新的答案是,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中至少有36个与地球相似的、活跃的、科技发达的智慧文明。或者说外星文明,另一个地球。 不过,因为距离地球太远,我们与外星文明接触的可能性极小,而这些外星文明是否存在或曾经存在过,可能将成为永远无解的谜。 太远是什么概念?距离地球最近的在1.7万光年之外。 类似地球的外星文明是否存在,地球是不是银河系的孤独星球,这个古老的问题第一次有了具体的推测数字,距离答案又近了一步。 英国诺丁汉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康塞利斯(Christopher Conselice)和韦斯特比(Tom Westby)把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天体生物学》网站(2020年4月)和《天体物理学》(2020年6月)杂志上。 太阳系的行星公式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 探索银河系还有多少星球上可能存在类似地球文明,到目前为止最主要的工具是德雷克公式,1961年天文学家德雷克(Frank Drake)提出的。 这个公式包含7个因数,根据这些因数推算出银河系可能存在的具有交流能力的智慧文明星球的数量。要进行运算,必须先确定所有的因数。 这些因数从银河系每年平均诞生多少恒星、这些恒星中能形成类地行星的比例,到一种类地球文明从产生到具备向太空发出能够探测到的通信交流信息的能力,需要多长时间。 2013年,

数学的真相:物理时空的数字模型还是现实本身?

数学的真相:物理时空的数字模型还是现实本身?

数学很抽象,除了数字就是符号,还有它们组成的方程式和定律 见过海王星(Neptune)吗?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距离地球43亿公里,站在地球上仰望,它就是夜空中一个白点,远不如离地球较近的水星、火星那么晶亮、耀眼。 海王星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数学 - 科学家先算出它的可能方位,然后才用天文望远镜找到它。 这个发现被载入科学史册,被赋予的意义中有一条:这是一个证据,证明了数学并非人类的发明创造,而是客观存在。 19世纪的天文学家发现海王星,是先算出那个地方可能有一颗行星,然后用天文望远镜使劲找,最后才找到的天王星的伙伴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在19世纪被用来计算太阳系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基本上没什么偏差,除了天王星。 天王星是那时已知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一颗;它的运行轨道似乎总是偏离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推算的结果。 当时有些学者猜测,也许万有引力定律对如此遥远的星球可能不适用。 另外有些科学家则求助于数学,通过计算,推测天王星附近存在一团体量巨大的物质,导致它绕日公转轨道出现偏离。 伦敦大学学院天文物理学家鲁西·格林(Lucie Green)解释说,他们通过计算结果推测这团神秘物质可能在什么方位,然后把望远镜盯住那个地方,结果就发现了海王星。 海王星的发现,主要因为观察到的天王星运行轨迹跟计算结果有偏差本来,天王星、海王星的故事到此可以告一段落。但编写历史的人把海王星跟数学这么一关联,问题就来了。

物理学如何证明上帝的存在

物理学如何证明上帝的存在

如果有上帝,他会遵守物理定律吗? 我现在是无神论者,但我仍然相信上帝存在。当我在一个研讨会听到下面这个首先由爱因斯坦提出的问题,我被它的深度深深打动:“如果上帝创造了整个宇宙和所有的物理定律,上帝是否遵循上帝创造的律法? 或者上帝可以超越物理定律,比如超过光速旅行,从而能够同时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了解答案能帮助我们证明上帝是否存在,或者这就是科学经验主义和宗教信仰的交汇点,而且没有真正的答案?——大卫·弗罗斯特(David Frost), 67岁,来自美国洛杉矶。 当我收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因疫情被隔离,也立刻就被问题吸引住了。也难怪这个时机——灾难造成的艰难困苦,比如流行病,经常会让我们质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有一个仁慈的上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灾难?上帝可能被物理定律“束缚”的想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有趣问题。物理定律也支配着化学和生物,因此也决定医学的局限性。 如果上帝不能打破物理定律,他就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样强大。但如果他能,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证据,表明宇宙中的物理定律被打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把它分解一下。首先,上帝能比光更快吗?我们就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吧。光大约以3×10的5次方公里/秒的速度传播,即每秒186,000英里(299,

假如人工智能(AI)有灵魂:这意味着什么

假如人工智能(AI)有灵魂:这意味着什么

Siri(苹果公司推出的智能语音助手,用女声发音),你相信上帝吗? "人类有宗教信仰。我只有硅。" Siri,你相信上帝吗? "我回避神学的探讨。" Siri,我还是要问,你相信上帝吗? "有关精神层面的问题我会建议你去问某个更有资格的评论者。理想选择是一个人。" 她——真可以视Siri为女性的她吗?——有一个观点:和人类相比,人工智能,如Siri等不太适合回答有关宗教和精神层面的问题。存在主义的焦虑,伦理道德的探讨,以及神学的思考,这些都是智人这个物种独有专属的东西。 或者这只是我们的想当然而已。 一些未来学学者和技术专家预言 了一个并不遥远的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变得和人类几无差别,成为真正的智能。他们声称,到那时,人工智能很可能按照我们人类的方式,从情感、智力和精神层面,来体验这个世界。 当那一天到来时,我会问她一个新的问题。"Siri,你有灵魂吗?" 在关于现代计算机的早期讨论中,曾考虑过人工智能的宗教身份问题。图灵(Alan Turing, 英国数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在其1950年的论文《

会话领域 NLP 的两个新数据集:TimeDial 和 Disfl-QA

2021 年 8 月 4 日,星期三 发布者:软件工程师 Aditya Gupta 和 Google 助理研究科学家 Shyam Upadhyay 自然语言处理 (NLP) 的一个关键挑战是构建能够理解和推理真实语音所特有的不同语言现象的会话代理。例如,因为人们并不总是准确地预想到他们要说的话,自然的谈话通常包括讲话的中断,称为不流畅。这种不流畅可以是简单的(如感叹词、重复、重新开始或更正),这只会破坏句子的连续性,或者更复杂的语义不流畅,其中短语的基本含义发生了变化。此外,理解对话通常还需要了解时间关系,例如一个事件是先于还是在另一个事件之后。然而,建立在当今 NLP 模型上的对话代理在面对时间关系或不流畅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并且在提高其性能方面进展缓慢。这部分是由于缺乏涉及如此有趣的对话和语音现象的数据集。 为了在研究界激起对这个方向的兴趣,我们很高兴推出 TimeDial,用于对话中的时间常识推理,以及 Disfl-QA,它专注于上下文不流畅。 TimeDial 提出了一个新的多项选择跨度填充任务,旨在用于时间理解,带有超过约

人工智能终将不受人类控制?只差一个临界点

关于人工智能,专门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主要关注的是一些具体的算法和研究方向,比如说很多人就很关心前段时间Google公司的深度学习算法在大量图像中识别出猫的样子的相关资讯。而更多普通的人关注最多的往往是它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比如会不会人工智能算法的的智力超过人类从而导致人类被机器人奴役、或者是大量底层工作机会被机器人占据导致大量人员失业等等。围绕这些问题网上产生了大量的讨论,在此笔者也聊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智能机器人的智力会不会超过人类并且最终不受到人类的控制,答案是肯定的! 智能机器人跟人工智能其实基本上是同一回事。单纯的人工智能就像是谷歌翻译、谷歌深度学习算法和IBM的沃森系统一样,就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其重点在于其中复杂的算法能够对输入的问题进行复杂计算并输出人性化的答案。与智能机器人相比它的输入输出系统出显得非常的简单,主要就是键盘输入一些文本,经过计算后输出另一些文本(沃森则多了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模块)。 智能机器人的核心也是一个复杂的算法。不同的是他的输入输出多了许多内容。机器人身上都有大量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产生大量数字信号传送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过喇叭、马达、显示屏等等仪器展示出来。比如说机器人的眼睛就是一个图像传感器将周围的景物转化成一副副数码照片,机器人的耳朵就是一个声音传感器将周围的声音转换成一连串的数码音频信号,其他的可能还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陀螺仪等等。这些传感器产生的信息相比一串文本要复杂得多,但对于计算机来说其实都是一些二进制信息。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也不再是一些我们能直接读懂的文本,但是经过喇叭、马达、显示器转换过后,就可以变成我们能理解的声音、动作、图像等。 因此可以知道,智能机器人就是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加上了一个机器人的外壳。机器人能否对人类造成威胁,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是他的大脑--人工智能系统。 现在的人工智能离超越人类并且不受人类控制还差的不止十万八千里,甚至都没几家公司能让机器人熟练的双足行走,使得很多人对此抱着怀疑的态度,觉得智能机器人超过人类并对人类造成威胁的可能性太小了,

BERT:最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预训练

自然语言处理 (NLP) 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训练数据的短缺。由于 NLP 是一个具有许多不同任务的多元化领域,因此大多数特定于任务的数据集仅包含几千或几十万个人工标记的训练示例。然而,现代基于深度学习的 NLP 模型从大量数据中获益,在对数百万或数十亿带注释的训练示例进行训练时会有所改善。为了帮助弥合这一数据差距,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技术来使用网络上的大量未注释文本来训练通用语言表示模型(称为预训练)。然后可以在诸如问答和情感分析等小数据 NLP 任务上对预训练的模型进行微调,与从头开始训练这些数据集相比,可以显着提高准确性。 本周,我们开源了一种用于 NLP 预训练的新技术,称为来自 Transformers 的双向编码器表示,或 BERT。有了这个版本,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在大约 30 分钟内在单个 Cloud TPU 上或使用单个 GPU 在几个小时内训练他们自己最先进的问答系统(或各种其他模型)。该版本包括构建在 TensorFlow 之上的源代码和许多预训练的语言表示模型。在我们的相关论文中,我们展示了 11 个 NLP 任务的最新结果,包括极具竞争力的斯坦福问答数据集 (SQuAD